在医美市场快速成长等因素的影响下,我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,较高的利润率、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局。
2020年底,长期深耕医用皮肤修复敷料行业的广州创尔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创尔生物)在科创板上市委会议中通过。该公司招股书显示,2017年—2019年,创尔生物的整体毛利率分别为80.57%、83.65%和83.51%,一直维持在80%以上。
近期,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敷尔佳)的I PO状态更新为“已问询”,距离上市又近一步。在2019年天猫“双11”购物节期间,“保健器械行业销售额排行榜”显示,敷尔佳旗舰店高居榜首,其中最畅销款为“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”,单月成交近30万笔。但从其招股说明书(申报稿)来看,敷尔佳近期的营收状况并不乐观。除0.09%的研发投入占比遭人诟病外,其“拳头产品”的收入增速也明显放缓,甚至出现了下滑的情况。
事实上,在行业整治、消费者回归理性之下,根据其招股说明书(申报稿),敷尔佳2020年归属母公司的股东净利润不仅出现下滑,三大医疗器械类产品中的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(白膜)的营收也由2019年的6.43亿元降至6亿元以下,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(黑膜)也几乎零增长,其野蛮增长按下了减速键。
与此同时,由于市场上修护类贴片面膜品牌众多,医用敷料市场逐渐向头部品牌集中。根据标点医药数据,创尔生物旗下的“创福康”及同类品牌“敷尔佳”“荣晟”“可孚”“可复美”等共同占据了我国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接近70%的份额。其中,敷尔佳、可复美等品牌充分利用电商模式培养了大批消费者,在网络渠道中的市场占有率较高。随着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加快,可以预见,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。
从有关部门释放的监管信号不难看出,未来将加大对“械字号”产品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,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。医用敷料企业只有走规范化发展道路,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。